要闻资讯

【武职培训】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第三期研修班在汉圆满收官

发布者:xww发布时间:2025-08-17浏览次数:45

       通讯员 刘琼

       江城盛夏,光谷聚贤;学思笃行,赋能职教。8月15日,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专题研修班第三期在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圆满落幕。

       本次研修班由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训基地(2023-2025年)(电子信息类)承办,吸引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名师(名匠)齐聚武汉光谷,开展为期两周的深度学习与实践探索,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

       融合创新:“四位一体” 研修模式,打通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闭环

       作为本次研修班的核心特色,“前沿理论赋能 + 深度专题研讨 + 名企实地研学 + 成果孵化行动”的“四位一体”模式,实现了前沿教育理论与产业实践的深度交织。

       国内教育领域资深专家与学者联袂授课,为广大学员带来蕴藏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启发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校长何保华教授以“求真务实—— 以高质量科研引领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为题,深入剖析科研对职教教师能力提升的核心价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颖超教授聚焦“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及其本科思维”,分享专业建设的创新思路;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教授则依托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及教学实施”的深耕研究,为学员拓展了职业教育的国际视野。

       理论学习之外,实地研学环节让学员们走进产业一线,近距离感受技术革新与产业发展脉搏:在普宙科技开展低空无人机模拟试飞实训,亲身体验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应用;在华工激光实训基地调研先进制造技术,探索智能制造与职教教学的融合点;赴中信科集团研习“5G+智慧应用解决方案”,洞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落地路径;赴海康威视生产实践基地探索智能安防融合场景,解锁“技术场景化”的教学转化方法。

       此外,湖南铁路科技职院余滢教授分享的《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伍锡如教授指导的《教学成果奖培育》,更从实操层面为学员提供了可复制、可落地的行动方案,实现“知识输入 — 实践转化”的完整闭环。

       跨域智享:六地名师展实战成果,碰撞全国职教改革智慧

       为促进地域经验互鉴,本次研修班特设学员主题分享环节,六位来自不同省份的职教名师登台亮相,展示各自在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团队建设等领域的实战成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鲜活样本”: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胡锦丽教授以《以赛促改提升课堂新革命 —— 教学实施报告撰写技巧》为题,拆解竞赛赋能教学改革的实践难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楼平教授分享《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地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路径探索》,揭秘市域高职资源整合的“嘉兴范式”;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陈维华教授阐述《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展现跨学科协作的成果孵化机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梁明亮教授解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及教学成果培育》,提炼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逻辑;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张永亮教授展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双高建设探索与实践》,呈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框架;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刘功民教授演绎《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建设》,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的落地路径。多元地域经验的碰撞,为全国职教改革注入差异化智慧。

       学员心声:研修赋能成长,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研修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刘俊教授感慨,“赵志群教授讲解的德国双元制课程,启发我们重构现有教学体系;现场接触的AI数字人开发技术,更是能直接赋能课堂教学革命。”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宋科教授则聚焦产业实践收获作分享:“在普宙科技的低空无人机实训,让我们直观看到了产教融合的新路径,这些经验必将转化为专业群建设的实际成效。” 

       学员们一致认为,此次研修搭建了全国职教领军人才的高水平交流平台,让大家找到了破解教学、科研、产业融合难题的新方法,为服务教育强国战略注入了新动能。

       本次研修班的顺利举办,是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发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示范作用的体现。研修期间,基地聚焦“产教融合”“成果培育”“数字化能力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四大核心议题,精准对接新时代职教师资发展需求,为全国职教名师(名匠)提供了系统化、实战化的培养支持。未来,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将持续依托培训基地优势,为锻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国家队”、推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审核:李雪  责任编辑:娄修明


返回原图
/